工研院於「2011台北國際機器人展」發表最新研發的智慧視覺辨識技術,藉由在機器人身上加裝一雙彷彿眼睛的攝影鏡頭,再透過其視覺辨識技術進行運算,可有效提高生產線作業效率、降低工廠營運成本,以及使產線調度彈性更加靈活,對提升國內電子產業競爭力將大有助益。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所長吳東權表示,在自動化機械導入視覺感測的判斷能力,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升國內電子產業競爭力。 |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所長吳東權表示,為解決高風險工作環境人力持續短缺的問題,以及符合國內產線少量多樣化的需求,導入智慧視覺辨識技術已勢在必行,除可讓機器人辨識不同形狀、尺寸的電子零件,並準確地進行插件或夾取等動作,進一步代替人力完成較危險且枯燥的作業外,業者亦毋須每換一條生產線即重新製作與測試整列治具,可大幅減少產線運作所花費的成本。
據了解,工研院所研發的智慧視覺辨識技術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處理大量影像資料、進行高速影像追蹤,平均每秒可處理六十張640×480畫素的影像畫面,並追蹤在空間中每秒5公尺快速移動的物體,接著在0.1秒內完成影像定位與物體移動軌跡的運算,再進一步預測該物體接下來的移動軌跡,最後結合機器人或機器手臂精準無誤地進行取放物體動作,達到手、眼、力三方面協調,從而協助人力完成各種生產作業。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副所長陳來勝進一步指出,智慧視覺辨識技術的最大效益,係降低整列治具的製造與測試的成本,因此,極適合用於少量多樣的生產線。至於像鴻海旗下富士康集團目前所投入的機器人,則為一般工廠普遍應用的機器人,並未導入相關的視覺辨識技術,主要是因為鴻海單一訂單產量規模較大,屬於單樣多量,且其單項產品在生產線上的工作時程較長,在整列治具上所花費的製作與設計成本也就較能攤平,所以導入智慧視覺辨識技術的需求與效益並不明顯。
吳東權強調,由於這項智慧視覺辨識技術是國人自主開發,具備價格與系統軟體客製化等雙重優勢,因此導入智慧視覺辨識技術的機器人不僅可大幅提升國內製造業競爭力,其智慧自動化所延伸出的整合性技術,亦能順勢帶動關鍵零組件、馬達、減速器和控制器等產業發展。